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logo
郑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议(征求意见稿)
来源:本站  时间:2018-01-23 10:14 


郑州市发展改革委

关于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一、全面打好三大攻坚战,率先在全省建成小康社会

(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是着力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压紧压实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的职责,配合中央驻豫金融管理部门,统筹做好影子银行、房地产业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工作,严厉打击处置非法集资,切实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力推动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

配合单位:市房管局

二是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严格贯彻落实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制度;加强政府举债管理,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等运作程序,坚决防止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切实防范和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三是防控化解企业风险。创新市场化债转股交易模式,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健全股权退出制度设计,降低国有企业债务水平。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控、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杠杆,实现稳健有序发展。

牵头单位:市国资委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一手抓脱贫攻坚扫尾,一手抓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坚持产业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统筹推进,以产业扶贫为主,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统筹推进,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扶真贫、真扶贫、全脱贫。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分类完善“N+2”脱贫帮扶计划,切实提高脱贫帮扶计划的精准度。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饮水安全等环境。把扩大就业作为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的根本举措,持续推进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做好“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衔接,织密贫困人口政策保障网并保持连续性,实现扶贫政策兜底保障,确保到年底实现除政策托底外的存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牵头单位:市扶贫办

配合单位: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施策、标本兼治,持续推进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污染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实现全市PM10、PM2.5平均浓度下降幅度达到省定目标,空气质量不断提升。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委

二是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积极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确保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53%以上,全部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城管委、市水务局

三是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落实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年底前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实施污染地块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监管和重金属污染防控。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农委、市国土局、市工信委

二、持续抓好“四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一是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管控,高标准编制城市发展新一轮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注重战略空间留白,增强规划弹性适应,加快构建“双城引领、多组团、多节点”的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村镇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形态。

牵头单位:市规划局

配合单位:市城镇办、市发展改革委

二是狠抓城市品质提升。规划建设龙湖金融岛、龙子湖智慧岛、双鹤湖等一批国内外一流的城市亮点片区,积极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工作,加快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设施应用覆盖,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和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完善便民服务圈,持续改善出行环境、市容环境、生活环境。

牵头单位:市城镇办

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城建委、市交通委,各县(市、区)、开发区

三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西热东送”工程,加快侯寨水厂、新力电力外迁、中心城区燃气次高压管线、双桥污水处理厂、南三环中水公园等一批水电气暖项目建设,新建改造配水管网10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污泥处理能力900吨/日。

牵头单位:市城管委

配合单位:市城镇办,各县(市、区)、开发区

四是加快推进“畅通郑州”工程。加快构建以地铁、快速路网为主体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建设“轨道上的郑州”和公交都市,建成2号线二期、5号线等线路,启动6号线二期、10号线等线路;加快建设“井字+双环”城市快速路网,积极建设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的连接通道,确保北三环东延、农业路高架桥主线建成通车,加快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新龙路等6条区域连接道路前期工作。

牵头单位:市城镇办

配合单位:市建委、市交通委、市轨道办,各县(市、区)、开发区

五是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组团扩容提质,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强化中心镇建设,科学培育特色小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高标准、高水平推进27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项目,加快推进第五批中国及省级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

牵头单位:市城镇办

配合单位:市建委、市农委,各县(市、区)、开发区

六是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开展交通秩序治“乱”、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公共服务治“差”,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生态廊道成规模、系统化,中心城区沿河步道全部贯通,营造更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和便民利民的生活环境。

牵头单位:市城管委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七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计划,加快建设融合、泛在、安全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环保、气象、管网、防灾减灾等方面建立智能化城市运行和管理体系,重点推进移动郑州数据中心、智慧气象、郑州“五朵云”、智慧交通、智慧供水等专项工程。

牵头单位:市数字办

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城管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工信委,各县(市、区)、开发区

(二)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进一步明确全市及各县(市、区)、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布局和发展导向。推进多规融合,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主城区与县(市、区)关系,统筹区域功能定位、各类载体建设与产业布局的衔接,立足全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促进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鼓励现代服务业及各类新兴产业差异化发展,突出制造业发展,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定位布局,强化统筹协调,加快形成错位发展、主业突出、竞争有序、区域功能明显提升的发展格局,积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农委、市建委,各县(市、区)、开发区

二是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围绕“三个转变”,聚焦制约转型发展的突出瓶颈,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集中力量在观念、结构、体制、创新等四个方面实施攻坚。认真落实转型发展攻坚“1+5”方案,坚持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制造业领域智能化、绿色化和技术化改造,建立全面淘汰落后产能的体制。制订实施卷烟业、建筑装配业、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健康养老业、都市生态农业等12个行业的转型攻坚方案。突出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都市生态农业5大行业,实施重点转型攻坚。梳理完善项目库,坚持以项目带动转型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

三是着力做大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加快构建融资多元、服务高效、一体联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力争全年社会融资规模突破3500亿元。积极推进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加快冷链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等特色物流集群发展,确保全年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大力提升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持续推进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重点打造“沿黄旅游带”、文化片区重点工程和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王潮歌“只有”主题演艺园、宋城·黄帝千古情等重大项目。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完善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市民健康消费。积极建设国家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新国际会展中心、嵩山论坛永久性会址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二七商圈、郑东CBD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模式。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推进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和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服务业“两区”发展,促进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特色楼宇等高成长性服务业集中布局,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7类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力度,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房管局、市民政局,各县(市、区)、开发区

四是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加快打造“3333”先进制造业体系,力争七大主导产业全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6个千亿级产业能级。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百强百高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全年新增百亿元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150家。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培育“三个一”推进机制,加快建设一批集成电路、增材制造、基因诊疗等新兴产业示范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布局石墨烯、纳米材料、智能汽车等未来产业。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企业节能技改,力争全年新增省级绿色示范工厂2家。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以平台建设促进动力转换,全年新增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以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基地为核心,着力打造“一基地五园区”,积极承接央属军工集团以及省、市军民融合重大工程项目,逐步形成全省军民融合技术孵化和产业发展的龙头。积极培育新型制造业模式,加快建设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试点示范企业,力争全年建设国家级示范企业2家、省级10家。大力实施“品牌+”“质量+”工程,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规划建设3—4个千亩规模的建筑产业园区。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建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各县(市、区)、开发区

五是着力做优都市生态农业。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力争全年建成蔬菜精品示范园3个、水果精品示范园10个。加快建设全国智慧农业示范市,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提档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环城都市生态农业隔离带建设,推动休闲渔业、特色林果业发展,建成第三批示范园3.5万亩,累计达到15.5万亩,全年新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15万亩、农业湿地2000亩、渔业湿地7000亩,新造经济林7000亩。加快培育种养加工、农业流通、涉农服务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

牵头单位:市农委

配合单位:市畜牧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开发区

六是着力做兴数字经济。全面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扩大信息消费,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体系构建、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农业电商平台建设。实施“百千企业上云”计划,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积极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数字家庭、远程定制、体验分享等消费模式。

牵头单位:市数字办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农委

七是持续推进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坚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严格淘汰全部不符合安全、环保等政策要求的落后产能;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和处置资产债务,妥善处置特困企业;全部完成省下达的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巩固清理“地条钢”成果。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煤炭局、市环保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三)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

1.着力提升全方位开放水平。

一是全力推进航空港实验区发展。谋划推进中卢航空经济合作示范区,加快组建卢森堡合资货航,推动飞机租赁业发展取得突破,推动新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国际高校区、使领馆区建设,加快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智能手机产业园、11代液晶面板等重大项目,确保智能手机产量达3亿部以上。

牵头单位:航空港实验区

配合单位:市航空枢纽办、市外侨办、市工信委、市商务局,上街区

二是加快推进自贸区和口岸平台建设。抢抓国家扩大自贸区改革自主权的政策机遇,全面落实160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5大专项方案,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强各类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确保汽车口岸二期建成投用,全面落实推进7×24小时通关制度,深化海关、国检通关一体化。

牵头单位:自贸区、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商务局

三是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建设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深化跨境电商“三平台”“七体系”建设,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创建,全力做好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筹备工作。大力培育本土外贸综合服务型企业,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一达通等知名企业,构建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

牵头单位:经开区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

四是打造国际性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启动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加快机场北货运区建设。积极配合推进郑济、郑万、郑合高铁建设,促进米字形高铁网加快形成。启动郑许城际铁路建设,着力构建“1+4”郑州大都市区城际铁路网络。积极推进域外干线公路和环城高速路网建设,建成国道107东移(一期)等项目。强化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功能。持续完善以电力、石油、燃气主干网络为主体的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航空枢纽办、市轨道办、市交通委、市工信委、市供电公司、市燃气公司

五是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大力推进航空、铁路、公路“三网融合”和多式联运,提升郑州枢纽服务辐射能级。加快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货运货代企业、物流集成商,打造多式联运体系,增开加密国际客货运航线,力争客货吞吐量分别突破2700万人次、55万吨;开发中欧班列(郑州)北欧新线路,打造“数字班列”,力争全年开行650班以上。加快冷链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全国冷链城市配送“郑州标准”。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航空港实验区、经开区

六是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1+4”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积极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启动郑开双创走廊等重点产业带和生态带重大工程,重点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建设,积极做好第13次中欧区域政策合作研讨会筹备工作。大力开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的项目合作,组织中国(郑州)承接产业转移等系列对接活动。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规划局、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国土局,各县(市、区)、开发区

七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积极承办国际性文化活动和赛事,持续办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活动,加强“一带一路”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政府间文化往来、社会和民间文化交流、文化贸易,讲好“郑州故事”,扩大郑州文化影响力,努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华人共同精神家园。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

八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定位,瞄准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加强研究谋划和信息捕捉,紧盯惠科、新明天、晶圆片等一批靶向项目,强化招商主动性、积极性,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依托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豫港经贸合作活动等系列重大招商平台,加快构建“四位一体”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模式,严格落实“五职”招商责任制,进一步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力争新引进“四力”型项目50个。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工信委

2.着力提升创新引领示范作用

一是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一谷一中心、五区二十园”建设,加快规划建设“中原科创谷”,加快创投基金小镇、大数据交易中心、知识产权创意孵化中心建设,强化科技服务,着力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新引进培育1—3家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加大推进核心区人事、薪酬等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探索创新区域产业发展合作共赢模式。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高新区

二是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先导产业,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完善企业创新组织体系,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发展体系,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企业600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9000亿元。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

三是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人才。深入推进“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多方式、广领域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大力吸引鼓励留住青年大学生在郑创新创业,力争引进200名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20个领军型科技团队,汇聚20名海内外顶尖人才。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四是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平台。新建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推进可见光通信、信息安全、盾构及掘进技术等优势领域参与建设国家实验室,培育185家企业建设省级各类创新平台,新培育市级各类创新平台180家以上。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

五是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机构。强化开放式创新,加强与国家大院大所和央企的合作,积极对接中国航天郑州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大院大所,力争引进5个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

六是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双创”基地,大力实施众创空间倍增、创客育引等6大工程,积极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推动大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

七是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确保全市R&D经费投入大幅提升;研究出台企业人力资源培育计划,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市人社局

(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优化生态功能布局。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规划方针,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着力打造“三圈、一带、九水、三十一廊”网络化的生态空间格局。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城建委、市园林局

二是持续加快生态绿化建设。全面推进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实施沿黄生态防护林带景观提升工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程,推进生态廊道网络提升工程,构建“绿道”网络系统;建设侯寨森林公园,改造提升树木园;加快第二植物园、贾鲁河西流湖段等公园和游园建设,提高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覆盖率;加大森林资源体系培育力度,完成营造林14万亩,其中新造林7.7万亩。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配合单位:市园林局

三是切实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以严格落实“一河一策”为抓手,统筹推进六项任务,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上半年建成蓝线工程,年底前完成绿线工程绿化、铺装等建设任务。年底前完成牛口峪引黄、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和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等工程。开工建设郑州市西水东引工程,谋划实施郑汴洛水系连通和黄河移动泵站调水等大水源建设工程,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优化水生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循环通畅、丰枯调剂、蓄泄兼筹、多源互补”的现代水系。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四是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全力打造森林休闲、度假和养生生态产业圈,实施绿色旅游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鼓励和引导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循环再生、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新模式,深入推进能源、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力争全年煤炭消费总量下降6%。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建委、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旅游局、市农委、市交通委、市事管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

五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制定适合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环境监管体制。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工信委、市建委、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

六是加快推进精准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开展“厕所革命”,由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推进“小游园、小厕所、小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设施和城区河渠公园功能,持续改善城市微生态。

牵头单位:市城管委

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市农委

三、强化保障性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一)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深化行政审批、“五单一网”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行政审批全程电子化综合服务平台;制定政务信息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审批的互联互通互认政策,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政府部门“随机联查”制度,推动综合执法改革。

牵头单位:市政务办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数字办、市工商局、市编办、市法制办、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数字办

二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立降成本长效机制,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着力降低企业融资、制度性交易、人工、要素、物流等成本。

牵头单位:市政务办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

三是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研究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合理分类、一企一策,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完善市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资监管、“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改革工作。

牵头单位:市国资委

四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PPP项目实施方案竞争机制;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促进民间融资、激发市场活力;完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五是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推进“区域评价”“容缺办理”“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改革创新举措,简化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全面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四级联动行政审批系统融合,实行项目统一代码、统一身份认证、业务协同办理。深入推进市级投融资公司改革,着力构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用事业运营服务、产业运作、租赁住房及土地综合开发、基础设施投建一体等平台,积极开发利用资本市场,持续提升投融资能力。

牵头单位:市政务办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各县(市、区)、开发区

六是扎实推进金融改革。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探索金融支持多式联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径;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级试点办法和分级管理实施办法;加快推进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

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

七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面推进政务、商务、社会、司法领域诚信建设,推动行业试点和乡镇街道试点创建工作,推进“大数据+信用”融合发展,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以信用惠民卡为抓手,推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完成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大数据平台项目(一期)、自贸区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建设。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八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全市确权登记颁证;推进“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公共服务新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落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农户和经营主体防灾降损能力。

牵头单位:市农委

配合单位:市国土局,各县(市、区)、开发区

(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去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城市就业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全面推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深入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面加快安置房建设,全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15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6万套,确保回迁群众20万人。加快人才公寓建设,确保二期2万套5月底前全部开工,一期5000套年底前完成总工程量的50%以上。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配合单位:市房管局、市城镇办

三是加快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0所,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加大市属高校学科发展和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深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筹备组织第十二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持续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

四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儿童、器官移植等六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扩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以医疗联合体为抓手,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公共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全力推进商都历史文化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二砂文创广场“四大文化片区”建设,启动建设列子小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中央文化区建设,确保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四个中心”2018年底基本建成。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配合单位:市文明办、市“四个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相关县(市、区)

六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持续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化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基层治理创新,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守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牵头单位:市综治办

配合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信访局、市安监局、市食药局

(三)狠抓各项决策部署落实

一是强化提升科学谋划水平。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大攻坚战为重点,紧盯国家、省政策走向,抢抓“一带一路”“三区一群”等战略机遇,围绕“四重点”工作,研究制定各领域方案、规划,把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配合单位: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二是强化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全年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00亿元。加快推进262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编制实施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完善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支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配合单位: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三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严格落实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全面把握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动向,加大对全市经济运行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力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四是强化统计和要素保障。加大基层统计力度,重点做好服务业和建筑业统计、“四上”企业入库等工作,全面真实地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强化企业服务,提高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的要素保障能力,做好煤电油气运等运行保障工作。

牵头单位: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五是强化督查和目标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作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出实绩、见成效。充分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上下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

配合单位:市绩效办、市目标办、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