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logo
2016 年郑州市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来源:本站  时间:2016-07-29 12:01
为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推动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层次和水平,全面增强载体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支撑功能,促进服务业集中、集聚、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2016年是 “ 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 “ 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的关键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 ( 豫政2014〕42号) ,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推动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层次和水平,全面增强载体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支撑功能,促进服务业集中、集聚、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把服务业专业园区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围绕 “ 三大一中”和 “ 国际商都”战略定位,按照特色产业错位集群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入推动商务中心区提升生产性服务功能、特色商业区提升生活性服务功能,健全管理机构,大力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城融合,促进高成长服务业集中布局,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和楼宇经济发展,强化现代专业市场建设和精品商业街培育,为我市服务业提质增效提供有效支撑。

二、基本原则

(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强化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和交易成本,积极营造园区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力。

( 二)集聚集约,优化布局

推进同类型服务业企业在空间的相对集中,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与专业分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集聚形态和集约发展模式。

(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以规划为引领,统筹编制园区相关规划,把园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以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核心,坚持局部突破和全面推进并举,有计划、分步骤有序实施。

( 四)开放合作,创新引领

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合作,强化生产要素交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合作平台,园区内服务业发展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标准引领,创新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增强园区发展动力和活力。

( 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加快发展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特色服务品牌,形成地域特色突出、发展优势明显、集聚能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突破 1 0 0 0 亿元,增长 3 0 % 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2 0 0 0 亿元,增长 2 0 % 以上;实际到位市外资金突破 4 0 0 亿元,增长 2 5 % 以上;从业人员突破4 0 万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规模 ( 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超过9 0 0 家,税收超千万元商务楼宇达到 1 5 幢,力争形成 5 个营业收入超 1 0 0 亿元、 6 个超 5 0 亿元的服务业集群。招商引资不断深化。每个 “ 两区”新引进 1 家以上 1 0 亿元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或龙头企业,每个市级专业园区新引进 1 家以上 5 亿元以上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力争全年新开工 6 0 个,建成投运 1 0 0 个重大项目。

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道路、市政管网、公共服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内村庄迁并安置顺利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1 0 0 亿元以上。

四、重点任务

( 一)明晰功能定位,壮大主导产业规模

按照服务业专业园区功能定位,认真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规模,形成一批产业高集聚、产出高效益、功能高复合、空间高密度、就业高容量的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实力。

1 . 金融业。以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为主体,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快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发展,推动龙湖金融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建设,加快实施中交建整体开发、方正金融中心、平安金融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培育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推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域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2 . 现代商贸业。以各特色商业区为主体,依托商业综合体,对传统商贸业态改造提升,引导现代商贸服务企业集聚,融入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增强体验式消费功能,大力发展高端商贸流通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业态,不断完善高端商业、商贸、商务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特色商业区现代商贸业辐射带动力。鼓励二七区特色商业区以推进 “ 千亿级商圈”为目标,探索高端商贸业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地下空间开发。支持管城回族区特色商业区发展现代商业集群,打造黄金珠宝交易集散地。支持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打造 C B D 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商圈。鼓励推动恒大中原经贸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形成 “ 一楼一主业”的发展格局。

3 . 文化休闲旅游业。以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登封“ 天地之中”文化旅游专业园区、管城回族区特色商业区、中原区特色商业区为主体,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等优势和潜力,推进文娱休闲、文化旅游、会展等产业,实现商、文、旅协调共融发展。加快推进推动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东方 “ 奥兰多” 。鼓励商都文化特色商业区依托商代都城遗址等著名历史文化古迹,打造复合型文化商业综合体。推动登封文化创意园、天中大观园 ( 世界功夫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其作为 “ 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4 . 创意产业。以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工业设计产业园区为主体,以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实现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大力支持社会自发形成的创客空间、创新工厂、创业咖啡馆等众创空间。深化政、产、学、研、商合作机制,探索以创新人才发挥效能的良性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园区集聚优势,对不同的创意资源进行整合、培育、升级,形成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构建完善的激励和保护创意成果创造与运用的平台,使平台为更多的省内外设计及制造型企业服务。

5 . 电子信息产业。以金水区电子特色商业区、金水区工业设计产业园区为主体,主要推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电子产品商贸等产业发展。推进正弘数码港三期、硅谷广场、创新大厦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带动多个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特色集群。推进金泰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新科技市场、朗驰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培育。

6 . 通用航空产业。以上街区通航特色商业区为主体,推动通航运营服务业、通航会展旅游业、通航教育培训业发展。引进公务机运营公司,建设全国公务机运营基地和一流的通航园区。

塑造 “ 郑州航展”品牌形象,打造中国飞来者大会。力争年内啸鹰二期工程全部建成,三和研发制造基地、金都公务机运营基地、通航大厦等项目建成投用,中部人工影响天气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新建4个标准化机库,完成机场通信导航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水平,力争获得 4 C 级机场认证。

( 二)重视强点带面,提升局部带动功能

以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发展楼宇经济、培育特色商业街、建设现代专业市场为重点,抓好强点带面,实现点面结合,全面推动服务业专业园区整体建设和提质升级。

1 . 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加强区域内地上、地下一体化研究,科学确定地下空间功能定位、开发用途、空间范围、布局结构和开发强度。鼓励二七区特色商业区完善二七宾馆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二七路—太康路—民主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地下空间建筑方案的设计。

2 . 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培育、引进有成熟市场经验的楼宇经营管理机构,不断提升楼宇内企业层次,提高单位面积贡献率。完善楼宇配套设施,提升物业管理、工商税务等精细化服务水平,重点发展金融、商贸、信息等特色服务楼宇。打造外环2号传媒大厦为文化传媒楼、建业总部港A座为金融投资服务楼、建业总部港 F 座为中介服务楼,形成楼宇间和楼宇内有机结合的产业集合和产业链条。

3 . 改造提升现代专业市场。注重迁移整合、改造升级和特色打造,加快传统市场向物流、电商、商品会展等有机融合的现代市场转型。推动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外迁整合、新建市场承接升级、沿街市场向特色商业街转型,力争新开工和改造5个现代专业市场。支持新郑市华南城特色商业区承接发展小商品、建材 、五金机电、汽摩配件、副食、服装、家居等 7 大支撑产业。加快创新大厦、中科大厦、中关大厦、展厅等现有 I T 卖场的提升改

造,着力打造集电子产品发布、展示、体验、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产品商贸平台。

4 . 培育特色商业街。按照提升老街区、发展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发展思路,以谋划建设复合商业街、商务休闲街、特色商品街、商业步行街为抓手,积极培育文化特色显著、辐射拉动明显的精品商业街。支持管城回族区特色商业区启动书院街片区改造工程,打造具有典型中原地域特色书院文化体验街区。推进郑东新区借助天下收藏、嘉园步行街、东方商业广场、丹尼斯七天地、宝龙城市广场等 5 条商业文化街,打造文化及购物中心。支持二七区特色商业区做好德化步行街形象提升工作,全力将德化街片区打造成为特色商业区核心区、形象展示区。推动中原区特色商业区依托万达金街打造 “ 特色商品街”等 “ 四街” 。支持登封市特色商业区对刘胡同等传统街区进行恢复改造,打造高端特色商业街区;加快风情美食街建设及招商,建成裴度墓商业广场,实现文物保护与娱乐休闲相结合。

( 三)扩大招商引资,增强项目支撑能力

按照开发特色资源、打造精品亮点、集聚业态品牌、壮大产业规模的思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进定向招商,精心谋划招商项目,吸引一批服务业企业入驻,打造一批知名服务业品牌。

1 . 创新举措招商。引导服务业专业园区委托运营公司、中介机构、入园商户等,以有偿或无偿方式为园区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户,严格规范程序,选择合适客商。鼓励园区利用报纸、杂志、微博、微信、网站等传媒,以图文形式展示招商信息,抓好舆论宣传,扩大园区影响,为招商引资提供双向沟通服务渠道,促进园区与企业良性互动,推动招商取得实效。支持和推广中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为外商提供代办手续服务的做法。

2 . 抓好定向招商。围绕服务业专业园区主导产业布局,引进金融、电子信息、创意、文化旅游、高科技等服务业产业项目,与省、市优惠政策紧密衔接,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5 0 0 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入驻。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争取厦门国际银行、太平洋保险 ( 财、寿险) 、 7-E l e v e n 和广发期货、银河期货等 5 家期货营业部入驻,新增 1 家证券分公司,力争引进总部企业不少于 2 家,引进股权投资企业 2 家以上,引进陆金所等互联网金融机构 2 家以上,引进租赁公司 ( 含金融租赁、融资租赁) 2 家以上,引进中介服务机构 5 家,入驻电商企业达到1 0 0 家。二七区特色商业区在资源挖掘、品牌集聚、业态提升等方面打造亮点,重点推介亚细亚商场及周边区域改造提升、铭功路以西连片开发等一批业态先进、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显著、支撑服务作用突出的精品项目。惠济区特色商业区争取全年引进项目 2 个亿元以上项目。金水区工业设计产业园力争签约引进项目

2 0 家。荥阳市特色商业区重点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和三产服务业的招商工作,力争豫发公司、海格公司等项目早日落地建设。新密市特色商业区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专业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3 . 优化环境招商。完善重大项目周例会、联审联批、首席服务官和项目专员等制度,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提高项目手续办理速度。强化跟踪服务,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规划、土地等实际问题。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塑造服务业市场信用良好形象。完善住房、交通、购物、医疗、子女入学、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为企业入驻和人才就业提供便利。落实相关优惠政策,营造亲商、扶商、富商、安商的优良环境。支持新郑市特色商业区制定 3 年免房租等优惠政策,对入驻企业提供手续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开业。

( 四)注重融合创新,提升要素保障功能

围绕强化土地和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盘活土地资源,广揽人力资源,助推服务业专业园区全面协调发展。

1 . 强化土地保障。统筹安排使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缩短土地供应时间,全力保障园区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用地。注重内部挖潜,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控制住宅用地比例,适度集聚居住人口,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针对土地手续办理复杂、耗时较长等问题,超前谋划,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对拟用地块及早办理报批手续。积极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水平。

2 . 加强人才保障。建立人才服务平台,加强人力资源需求动态监测,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按计划引进服务业就业人员。引导职业教育学校围绕金融、旅游、研发设计、电子商务、咨询策划等现代服务业产业开设专业课程,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机构,培养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所需人才。适应园区建设发展需要,开展创业培训与就业技能岗位培训,提供创业场地和创业服务,促进失业人员在园区就业、创业,力争年底前培训不少于 1 0 万人。

( 五)构建支撑体系,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1 .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相结合,完善电力、供热、供气、供排水、通信、信息网络、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建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停车场、公园、公厕等,优化路网结构,加密公交线路与站点。上街通航特色商业区加快完成上街机场航管工程和通导系统更新改造工程,争取尽早获 4 C 等级认证,确保航展期间机场能够正常使用。

2 . 积极推进服务平台建设。按照 “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模式,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投融资、土地收集、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等平台建设,增强要素集聚能力。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在信息安全、生物医药、地理信息等领域,加快推进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支持企业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建研发实体或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力争建设河南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 技术转移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等各类服务平台 3 0 个。

3 . 有序推进拆迁安置工作。制定村庄搬迁改造专项工作计划,将园区内城中村优先纳入改造范围,探索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方式,抓好园区范围内村庄 ( 小区)的迁并改造工作。重点推进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安置区工程建设、金水区工业设计产业园 2 4 个合村并城和安置房建设项目和中牟县特色商业区 5 个地块安置房的主体建设工作。

五、保障措施

( 一)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服务业专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围绕城市形态风貌国际化,着力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完善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体系,加快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专项规划编制,以完善的规划体系科学推进服务业专业园区协调持续发展。

( 二)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 “ 属地管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完善功能”的原则,尽快成立和完善服务业专业园区管委会。建立联席会议、推进会、观摩会、例会等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决策,加强点评督查,协调解决问题。完善园区台账制度,每月对主要指标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进度。市发改委会同统计局等单位联合对 “ 两区”进行考核验收,按照量化指标评出 “ 三强” 、“ 三快” ,进行表彰奖励。

( 三)强化部门协作

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确保土地、环保、投融资、监测和考核评价等政策落到实处。要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对服务业专业园区重大项目相关手续,强化服务,提高效率,限期办结,为加快项目落地和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推进服务园区尽快上规模、见成效。

( 四)加强政策激励

市直有关部门、各县 ( 市、区)政府要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专业园区发展相关政策,对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城市综合体建设、精品商业街培育、知识产权、创意产业等制定专项优惠政策。加大服务业领域专项资金对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创新运用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依据省市相关考核意见,落实服务业专业园区干部提拔任用制度。

( 五)做好宣传推介

积极策划、引进、参与招商引资洽谈会、高峰论坛、创新产品巡展等活动,灵活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介,拓宽宣传推广渠道,为园区发展造势,提高园区知名度,增强自身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