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郑州都市圈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去年,河南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擘画了郑州都市圈发展的蓝图。今年9月3日,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提出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五城”联合抓好“一体系五工程”。2019年郑州都市圈GDP总量达1.8万亿,常住人口1920万,以占全省9.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9.92%的人口、创造了33.16%的经济总量,郑州都市圈在全省的核心增长极地位更加彰显。未来,郑州都市圈将如何建设?哪些方面是建设重点?这场发布会给出了详细介绍。
全面规划
健全“1+N+X”规划政策体系
区域发展,规划先行。围绕统一规范、衔接高效的规划政策体系,郑州都市圈健全“1+N+X”政策规划体系,统筹抓好三类规划编制工作。“1”即统领都市圈建设的发展规划。推动《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落地实施,促进都市圈各类规划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实现“多规合一”。“N”即都市圈专项规划和城际一体化规划。加快制定实施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水资源等领域专项规划。“X”即重点产业带和重点区域规划。选择郑开双创走廊、郑新、许港等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发展走廊,率先出台产业带规划,探索推进相关毗邻区联合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协同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交通提速
打造轨道上的城市圈
快速推进的交通路网,会将郑州都市圈各城市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河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在发布会上介绍,郑州都市圈建设重点实施的轨道交通项目,主要有郑州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郑开城际延长线建设、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等项目。同时,要加快濮卫高速、许信高速、沿太行高速、兰原高速建设,推进郑开科学大道、沿黄快速路等城际快速通道。把主要节点联系将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产业协作
推进产业链高端化、现代化、完整化
随着郑州都市圈的建设发展,产业协作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之一。统筹推进都市圈产业协同错位发展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以重点产业走廊为主体,围绕下一代信息网络、汽车整车制造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大数据、5G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链高端化、现代化、完整化,共同培育“十大主导产业集群”。以跨区域线性基础设施工程和产业园区开发为重点,实施郑开双创走廊、开港、许港等重点产业带工程,加快打通郑开科学大道、开港大道等产业带主轴线,抓好龙子湖智慧岛智慧化工程、白沙科学谷综合开发等沿线产业功能区建设。围绕构建错位竞争、有序发展的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加快“飞地经济”发展,建立“飞入地”与“飞出地”财税分成、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资源要素跨区域整合和优化配置,开展联合招商活动,争取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落地。
生态宜居
高标准建打造“绿色生命体”
都市圈是否宜居?生态环境是个硬指标。河南将不断强化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施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矿山生态修复“3+1”综合治理工程,做好“统、建、治”三篇文章。协同推进沿黄南北两岸生态文化带建设,编制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郑州花园口、开封新区、开封黄河大堤、新乡平原等黄河生态廊道示范段;加快新郑具茨山、侯寨、登封大熊山等生态功能区和贾鲁河等生态廊道建设;建立完善生活垃圾、高值废弃物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进许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兰考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
共建共享
都市圈中高校资源共享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为人民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河南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推动都市圈内高校图书借阅、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等方面资源共享;加强都市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开展重大防疫管控举措相互通报等合作,建立健全都市圈突发安全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立区域信用一体化示范区,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联合奖惩等方面合作,积极开展“信用+”产品跨区域推广应用。
郑开同城
启动编制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
《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启动编制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河南将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创新规划、土地、要素、财税、公共服务等领域同城化发展制度,为郑开同城化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郑开同城化专项工作组,负责做好郑开同城化推进过程中的任务统筹、协调、推进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