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郑州市发展改革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意识,不忘初心使命,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交易电子化、管理制度化、平台规范化、措施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全过程,着力打造“便民、利民、惠民、亲民”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了各项交易平稳、高效、廉洁开展。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平台共完成交易项目6690宗,交易金额近2106亿元,增收总额近72亿元,节约总额近61亿元。
交易电子化更便民,实现开标“不见面”。各平台单位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拓创新,着力推动电子化交易工作。一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办理,积极与周边区域沟通对接,推动“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逐步形成交易场所、交易系统、评标专家等资源跨区域联动机制。目前全市全流程电子化办理率达到90%以上,“不见面开标”实现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在汛情疫情期间,全流程电子化的便捷性,改变了以往开标大厅“满满都是人”的状况,避免了人员聚集,办理不断档、服务不停歇;二是利用电子技术比对编制投标文件的计算机硬盘序列号、IP地址、MAC地址及投标文件雷同性,既打击了围标串标,也打通了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和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
管理制度化更利民,实现档案“零丢失”。各平台单位党员干部在一线工作中,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谋划推动电子档案制度化管理。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项目进场交易受理、开标、评标等与交易活动有关的所有活动记录,整合在电子档案中,并在移动硬盘中保存,存入消磁柜永久保存,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确保交易数据“零丢失”。这一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既方便内部管理,也方便了企业,不用携带大包小包纸质文档,让企业可以做到“轻车简从”办成事。
平台规范化更惠民,实现企业“零跑腿”。为企业降低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既是工作所需,也是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试金石。市县各平台单位积极落实省对全流程电子化、互联网+招标采购的相关要求,加大对电子化开评标所需设施设备硬件设施的投入,陆续完成了电子化开评标室和网络改造工作。积极推进数字证书(CA)互认降费,为企业节省300多万元,市本级平台单位、新密市、中牟县先后取消了工程类项目的收费,涉及减免企业费用1000万元左右,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扎实推进网上平台建设,汇集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和监管系统,实现交易信息、政策法规、数据分析、场地安排、办事指南、平台动态“一网浏览”,发挥网上办事的优势,极大方便了各办事企业,实现了交易主体“零跑腿”。
措施标准化更亲民,实现服务“有温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平台单位党组织以守初心、“有温度”为服务准则,实施各项亲民举措。一是建立标准化交易规则和交易业务操作流程,制定统一的文书格式,便于企业认知实行统一规范的交易业务受理、交易保证金代收代退、交易信息发布、交易过程见证、交易档案管理、交易数据统计分析等制度;二是确立服务质量目标,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行为,建立公共资源交易按流程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机制,提供温馨优质服务;三是推行标准化管理和亲情服务,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流程、服务标准,对来办事的企业少说“不”,多说“行”,特殊情况下开通绿色通道,打造亲民平台,受到了办事群众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