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logo
向“新”提“质”携手共赴下一个“金色十年”
——记2024年中国品牌建设人才培训班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时间:2024-11-13 14:15

82820_1731478894_hd.png

10月21日~25日,2024年中国品牌建设人才培训班在河南郑州举办。图为学员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调研。任雁雁 摄

10月21日至2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主办的2024年中国品牌建设人才培训班在河南郑州举办。来自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部分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企业、媒体和机构的代表参加培训。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从开班式上了解到,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连续第二年举办中国品牌建设人才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的学员结构更加多元、讲师团队更加专业、培训形式更加多样。

经过5天的集中学习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组织高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企业一线调研、学员案例分享、小组交流讨论,开阔了眼界,扩宽了思路,增长了本领,对未来开展品牌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循迹溯源  学思践悟

2014年5月10日,在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加强品牌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次培训班以“品牌十年,成就非凡”为主题,特别设置“一线课堂”板块,组织学员们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深入企业调研学习、座谈交流,深刻领会足迹里的深意。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眼前这些盾构机,不光给我们以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心灵上的震撼!从20多年前依赖进口、处处受制于人,到如今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铁装备的实践生动印证了‘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思想伟力。”10月21日下午,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发展改革委次仁措姆道出了学员们的心声。

在“隧道掘进机的起源与发展”展板前,学员们驻足良久。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探索盾构技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发展。其中,有一块展板是2021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在林芝火车站察看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的模型。

过去十年,一个个像“雪域先锋号”这样的高端工程装备被研制出来,不断挺进我国交通网难以触达的空白地带。“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生产的世界首台大断面马蹄形盾构掘进机‘蒙华号’,在蒙华铁路榆林境内黄土地质隧道建设过程中发挥过巨大作用。”榆林市发展改革委翟帅楠说。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

10月21日下午,学员们调研第二站来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家点燃中国煤炭开采机械化征程星星之火的老牌国企,在推进“智改数转”、创新“精益管理”、布局“第二曲线”等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在‘润物细无声’中坚持长期主义。”郑煤机企业负责人谈到的“长期主义”,让学员们很受触动也很有共鸣——“品牌,是时间的礼物,更是长期主义者的勋章。”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需要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品牌。这些品牌的成长既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源于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主动求变。”调研时,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张飞虎颇有感慨。深水装备是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利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下,中国海油创建了“深海一号”等一批重大装备品牌,使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能力进入世界前列。

登高望远  以知促行

水,至柔亦至刚,至深亦至善。品牌建设,需要拼硬实力,也要下慢功夫;需要有力度、高度,也要有温度。

“品牌传播,要传播的不仅是品牌项目本身、进展、成果的数字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递温暖、传播真情,彰显价值的力量。”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宋莉对“巾帼建功”系列行动品牌进行了全方位介绍,重点详细讲解了“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健康中国 母亲行动”等。

不少学员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对“巾帼建功”系列行动品牌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广大妇女正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勇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在新征程上谱写“半边天”更加绚丽的华章。

翻开此次培训的学员名单,女性学员占30%。央视网政企事务中心策划组负责人华婷说,“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央主流媒体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巾帼建功’系列行动品牌的宣传,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进一步激扬巾帼之志、奉献巾帼之力、彰显巾帼之美,在更大程度凝聚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她’力量。”

在报告最后,宋莉还介绍了“春蕾计划”“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等公益慈善品牌。“宋书记的课,系统全面、高屋建瓴,同时也枝叶关情、令人动容。”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史艳说。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一个都不能少”,全体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现代化。

“为耕种者谋利,让食用者放心。这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根本宗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杨建平用“甄选、保鲜、差异、坚守”八个字,概括了他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在他看来,农产品品牌的成功者,往往有情怀,愿意下真功夫、笨功夫。

围绕“品牌十年,成就非凡”主题,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作主旨报告。围绕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品牌知识产权保护、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品牌传播、火炬品牌、农业品牌与城乡融合发展等话题,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理论辅导。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过去十年,我国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要大力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形成有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卓著品牌,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品牌;要继续做强做精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要鼓励各地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

见贤思齐  互学共进

为了能让品牌建设各相关方充分交流,本次培训设置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环节,学员中产生的每天“轮值”主持人也有一次介绍本单位本地区品牌建设经验的机会。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王志锋结合安徽实际分享了他对汽车品牌建设的思考。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安徽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现已集聚奇瑞集团、蔚来汽车、合肥比亚迪等整车企业,汇聚全柴动力、福耀玻璃、国轩高科等一批国内领先的零部件生产企业。2023年,安徽省汽车全产业链营收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大家在交流中也说起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苦恼”:吉林一些品种的大米口感不输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却远不及后者;新疆有优质的奶产品,却缺少家喻户晓的品牌……

培训期间,作为“东道主”的河南省将当地众多优秀品牌企业推到“聚光灯”下。蜜雪冰城、仰韶酒业、文新茶叶等企业作了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分享。学员们还前往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博物院文创部调研。

河南是传统食品工业大省,新郑市的方便食品、枣制品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25%。在白象产品展厅,讲解员用“长子”“嫡子”“三公主”来比喻不同时期不同条线的方便面产品,学员们忍俊不禁之余,也进一步思考如何讲好品牌故事。在好想你红枣博物馆,一层非公企业党建的展陈让大家既惊讶又敬佩。座谈交流环节,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分享了企业从产品创新到品类创新、打造“大单品”的做法。“先是参观了产品生产线、红枣博物馆,又上了一堂生动的品牌营销课,此行受益匪浅。”江西省景德镇市昌南新区管委会王俊祥说。

记者注意到,这两家食品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都“可圈可点”。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期间,“白象1/3员工是残疾人”曾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在品牌直播间里“野性消费”。今年9月,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放眼全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从社会价值层面来重新考虑自身定位,涵养出中国品牌全新的气质。

河南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和黄河文明中心。有人说,在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近年来,河南博物院打造的文创类新产品屡出“爆款”:从考古盲盒到种子冰箱贴,从玉佩棒棒糖到文物修复套装……据河南博物院文创部负责人介绍,其文创产品已超过2000款,涵盖了玩具、文具、糕点、乐器、服饰等多个品类。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日销售额最高达到40万元。“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为美好体验和情绪价值买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品牌注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广东省茂名市发展改革局唐盼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品牌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品牌建设人才作为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品牌人才培训为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续提高品牌建设工作的本领和能力。同时,总结推广一批效果好、可复制的品牌建设典型案例。此外,还将鼓励地方、行业和企业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推动品牌建设人才有序成长、梯次培养、遍地开花。”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用实干浇筑梦想、用奋斗定义时间,中国品牌的建设者们,正携手共赴下一个“金色十年”!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付朝欢)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