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logo
人民日报:河南郑州 产业向“新” 发展提“质”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4-12-09 09:07

  迈进新时代,河南郑州凭借新气象、新产业、新布局,频频“出圈”。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纷纷涌现,让郑州成为一座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之城、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城。

  同时,郑州也是一座时尚之都,正加速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蜜雪冰城、锅圈食汇、好想你等一大批新零售企业不断涌现,微短剧产业风生水起、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三。

  近年来,郑州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硕果累累。

  产业向“新”,发展提“质”。郑州正奋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超充之城、算力之城、钻石之城,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交出一份“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的精彩答卷。

  新气象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作为中原城市群及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郑州已迈入特大城市行列,正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郑州紧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乘势而上,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全国第16个GDP过万亿元城市。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市GDP同比增长5.5%、达到1.07万亿元。其中,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铝制品加工、耐火材料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占比较高。

  进入新发展阶段,郑州正积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位于郑州西部的河南首个“千亿县”——巩义市,聚集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100余家,拥有两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豫联集团、明泰铝业。如今,当地铝企正按照“高端化、精品化、集群化、绿色化”转型方向加速发展。以A股上市铝企明泰铝业为例,其通过近年来对数字化建设加大投入,实现产量翻倍,运营成本降低近20%。

  近年来,郑州市大力实施制造业“六新”,即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新空间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态构建,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郑州市还提出了打造铝精深加工高地、打造现代视频产业园区、打造国内领先盾构装备及煤矿综采装备生产基地、打造千亿级耐火材料产业基地、重塑“中国女裤看郑州”城市品牌等发展路径,以产业转型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产业

  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作为制造业大市,目前,郑州工业门类齐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涉及367个细分行业。近3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9.1%;截至今年10月,已连续14个月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第一位。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2023年,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升到52.4%,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升到39.2%,而高耗能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则下降至25.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蓬勃态势。

  近年来,郑州市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新能源汽车。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实际下线汽车69万辆、同比增长83.5%,其中,新能源汽车36万辆。在2024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生态伙伴大会上,郑州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150万辆”目标,郑州冲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底气愈发充足。

  底气背后离不开实力的支撑:郑州比亚迪加速建设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上汽郑州分公司已成为上汽集团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今年以来,郑州市围绕打造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抢抓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机遇,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多元化产品体系和制造、研发、检测、后市场等全产业链体系,现已聚集宇通、上汽、比亚迪等7家汽车企业,福耀玻璃等200多家配套企业,配套年产能超260万辆,产业规模约3000亿元。

  此外,郑州市大力布局的超硬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截至目前,郑州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新型耐材、铝板带箔、冷链食品、体外诊断产品等生产基地;宇通、郑煤机、中铁装备等民族品牌享誉国内外。

  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代表,郑州积极培育壮大20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一链一专班一研发机构一图八清单”推进机制,涵盖算力、元宇宙、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科技等。

  新型消费代表着消费升级的方向,也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近年来,郑州锚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一大批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涌现,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郑州品牌走向全国。在网络文学、微短剧等热门产业中,郑州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微短剧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三。

  新布局

  未来产业系统规划:凸显创新性、科技感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郑州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战略,先后吸引了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大学等8所一流大学和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14家知名院所设立研究院或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研发平台达68家。

  目前,郑州拥有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全职在郑院士88人,在校大学生146万人、排名全国第二,“城市年轻力指数”居全国第五。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科技型企业1.3万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8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达2.72%,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含科学城)中跃居第19位。

  郑州市全力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重点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聚焦打造“量子之城”,力争3年内引进孵化超40家量子及上下游企业,建成百亿级量子产业集群。

  目前,郑州建设加快崛起的未来产业之城,已取得多项成果。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市工业机器人、充电桩、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8倍、91.7%、60.5%。郑州中心城区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密度目前达25个/平方公里,预计到2025年,充电设施规模将达22.7万个,形成城市中心区充电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的公共充换电网络。

  在算力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基础资源的当下,郑州正向着打造“算力之城”的目标阔步前行。

  郑州是全国算力中转分发枢纽,截至目前,已累计建设5G基站超过5.5万个,5G网络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已建成各类数据中心38个,高性能算力占比近40%,投用中国移动(河南郑州)数据中心等6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有序推进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等一批重大项目,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4000G,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三位。

  此外,浪潮、APUS、360、新华三等知名企业纷纷落地郑州,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46.7%,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等项目加快建设,规划算力规模57EFLOPS,建成后将跃居全国城市前列。

  数据来源: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